有很多人都知道使用印象笔记做为知识管理的工具,但绝大多数人都停留在收集过程中,看到一篇好的文章,会收集到印象笔记中,然后就结束了,收藏的文章很少去再次阅读。
知识并不是力量,在知识管理过程,收集只第一步,信息必须要经过处理和提练才有价值,才会变成力量,分享几种我经常使用的处理方法。
1. 文章整理后才有用?
这个图片出自漫画家HughMacLeod,图中清楚地指出:单一的知识是无法发挥效用的,除非我们能将之与我们过去累积的其他知识加以连结。所以我们一定要知识进行整理并跟其它的知识产生连结,才能真正让知识发生作用。
2. 整理方式
对文章进行整理的方式有很多种,大家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选择,分享几种我平时使用最多的方法,这几种方法的难度和时间依次递增。
① 黄金三分法
以前介绍过一种笔记术叫黄金三分法,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让你的笔记具体“视觉效果、标题、三分法” 这三个要素,只要一扫就能立刻明白上面的内容。我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在印象笔记中进行加工整理收藏的文章,把文章中的精华整理出来,同时在处理信息时还可以很方便插入链接、图片、附件等内容,进一步对资料进行补充。
“黄金三分法”的基本法则 :
-
法则一:留出空余,行首对齐,用图、画、表等呈现"视觉效果"。
-
法则二:在笔记本顶部3-5厘米宽的空白区域写下标题。
-
法则三:按照“事实-解释-行动” ,这一“黄金三分法”,记笔记。
在印象笔记里做一个黄金三分法的模板,给大家演示一个信息处理的流程:
▼黄金三分法的模板
经过模板处理后的文章例子:
看到一篇袁岳写的文章:《如何经营自己的独立人脉》(原文大家请自行搜索一下)很赞同里面的观点,用“黄金三分法”把文章处理一下。
把文章中无用的部分丢弃,重新归纳一下,然后根据文章中的建议,总结一下文章对自己有哪些帮助,有什么可以去行动和尝试的方法。
写完之后可以在具体的建议后面插入一个提醒项,提醒自己要去完成的事情。
② 思维导图
读完一本书之后或者文章,推荐把书中的内容做成思维导图,会让你对这本书中的内容掌握的更加深入。
在阅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之后可以根据按照对书的理解,从整体角度,对书中内容进行从新排列组合,让这些内容更清晰、更有逻辑性。还可以进行删减只保留对自己有用的部分。
一直很喜欢使用Xmind做思维导图,现在Xmind和印象笔记之间互相支持,可以直接把Xmind的思维导图保存到印象笔记中去。
在Xmind的文件中单独有一项【保存到Evernote】,初次使用的时候,需要先进行登录并授权。
例子:《零秒思考》思维导图读书笔记
看完书之后,会在Xmind上完成这本书的思维导图,完成之后点击保存到印象笔记,就会把思维导图同步到印象笔记中,然后可以在印象笔记的手机或电脑端查看。
下面是保存到印象笔记之后的样子,会分别保存成三种方式:
① 把Xmind文件当成一种附件保存在印象笔记中
② Xmind里的笔记以图像的方式保存到笔记内容中
③ 自动把思维导图以文字大纲的方式进行保存
注:
-
Xmind是目前最好免费的多平台思维导图软件,有Windows和Mac版本。
-
使用A4纸笔记法100天就能增加逻辑思维
-
使用A4纸笔记法100天增强逻辑思维(2)
③ 六顶思考帽
有些文章还可以在Xmind中使用六顶思考帽这个模板来处理文章:
六顶思考帽是英国学者爱德华·德·波诺(Edward de Bono)博士开发的一种思维训练模式,或者说是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模型。
所谓六顶思考帽,具体来说就是红、白、蓝、黑、绿、黄,每种颜色的帽子指代了不同的思维角度:
-
蓝色:对思考过程和其他思考帽的控制和组织。
-
白色:客观事实和数据
-
红色:感性的看法
-
黑色:指出任一观点的风险所在
-
黄色:乐观、充满希望的积极的思考
-
绿色:创造性和新观点
你可以使用六顶思维帽来分析或评估一篇文章,一个观点的各种不同可能性。